占比高达35.6%的血脂异常人群何以解忧? 广东上医直面痛点,给出药食新解!
随着生活水平提升与膳食结构变化,高血脂问题呈现显著蔓延态势。《中国血脂管理指南(2023年)》显示,我国成人血脂异常发生率已达35.6%,即每3位成年人中便有1位存在血脂异常。值得注意的是,35岁以上人群对血脂异常的知晓率不足20%,且发病人群持续年轻化。
庞大的患者基数推动降血脂市场需求持续扩张。药物市场方面,据《中国医药市场蓝皮书2024》数据,2023年全国降脂药在等级医院及零售终端销售额大252.94亿元,年复合增长率保持高位。在保健品和功能食品领域,消费者对血脂调控需求日益迫切,“有助于维持血脂(胆固醇/TG)健康水平”类产品市场规模稳步攀升,降血脂已成为心脑血管保健市场中仅仅次于降压的第二大消费诉求。
一、千年智慧:药食同源调血脂的历史脉络
中国人用食疗调理血脂类问题,早在古籍中便有记载。《黄帝内经》提出“膏粱之变,足生大疔”,直指高脂饮食与代谢问题的关联,并记载“以五谷为养,五果为助”的膳食调理理念,为降脂食疗奠定基础。
汉代张仲景在《伤寒论》中进一步实践,创制“枳实薤白桂枝汤”,用薤白、桂枝等药食同源食材理气通阳,缓解“胸痹”(即现代高血脂引发的胸闷),开创“食药同用”调脂的先河。唐代孙思邈在《千金要方》中收录“海藻酒”利用海藻的软坚散结功效调节代谢,这与现代研究发现海藻含降脂成分的结论不谋而合。
明清时期,食疗降脂更趋精细化。《本草纲目》明确山楂“化饮食,消肉积”的功效,《随息居饮食谱》记载芹菜“清胃涤热,通利血脉”,这些食材至今仍是民间调理血脂的常用之选。
二、现代困局:降脂食疗“老问题”遇“新困难”
如今,《中国药典》明确的药食同源目录中,山楂、决明子、荷叶、茯苓等20多种食材被证实具有调节血脂功效,为降脂产品提供了扎实的原料基础,市场也随之火热。2023年药食同源降脂类产品销售额突破80亿元,年增速超15%,预计2025年将突破百亿。消费者从“被动治病”转向“主动预防”,更倾向选择“天然无副作用”的食疗方案,这为药食同源降脂产品开辟了广阔的前景。
繁荣的背后却隐藏着行业陷入“内卷”泥潭的事实。不是扎堆卷“原料”,就是在卷更契合现代人的“社交属性”。最终既未能继承传统炮制的“增效”智慧,也缺乏现代科技的“体质”能力。
与此同时,传统食疗的固有痛点愈发突出:
• 耗时费力:按古方炖制山楂决明子汤,需提前浸泡2小时,慢炖熬煮1.5小时,光是“武火煮沸转文火”的火候把控,就让上班族、老年人望而却步
• 口感难咽:中药材的苦涩,即使用冰糖调和也难掩药味,将喝不惯中药茶的群体拒之门外
• 效果不稳:中药饮方多是严格把控比例和工序,家庭煎煮有很多不足,同一副药的有效成分溶出率不足30%,养生变得事倍功半
• 场景受限:养生场景由药房转向家庭厨房,需长时间熬制的药膳汤不仅耗神,期间产生的油烟、中药味让注重护肤、护发的女性们天生就有抵触感,出差时想维持调理节奏更是难上加难
这些问题,让本应普惠大众的药食同源降脂产品,困于“小众坚持”的圈子里,难以真正满足35.6%血脂异常人群的日常调理需求
三、破局之路:养为贵的“科技+古方”新解法
面对市场的庞大需求,广东上医健康科技有限公司以“守正创新”破局,旗下品牌「养为贵」推出了一款针对这类人群需求的植物饮品——「降吾高」。
「养为贵」深植“上医治未病”等中医理念,从《黄帝内经》阴阳之道汲取智慧,将古方精粹融合现代工艺,甄选自《本草纲目》中被誉为“上品”的中药材,浓缩气血活力,以便携易饮的全植物饮品,让亚健康人群随时悦享本真健康,彰显国粹养生高端质感。
面对三高困扰,药食同源降脂自古便是东方养生的智慧之道,《黄帝内经》早有“五谷为养,五果为助”的食养箴言。养为贵推出的「降吾高」深植此道,承中医名方精髓,甄选生山楂、车前子壳、枸杞、黄精等药食同源珍品,通过低温超高压破壁提取技术,将草本精华直接溶于纯净水,保留了98% 以上活性,让人体吸收更轻松,滋补更到位!
恰如“草木有灵,颐养自生”。这些温润草木不仅循古法调脂,更合“治未病”之理,于日常滋养中稳护血脂平衡。
如今,35.6%的血脂异常率正敲响健康警钟,高血脂人群对“润物无声”的调理需求也愈发迫切。
养为贵「降吾高」经天然矫味工艺去除苦涩,入口清甘如露,老少皆宜;免煮免泡,开盖即饮,这口袋里的养生饮品,让高血脂人群无需困扰于砂锅慢炖的繁琐,随时随地享药食之效,以“食养润物无声”的差异化优势,诠释着上医“养为贵”的初心。